寻味乡里丨万物皆可夹的福清光饼

故乡的美食是乡愁的解药,在福州人的印象中有这么一道美食,穿越了时光的记忆,承载了当地无数人的情思,那就是光饼了。

“光饼,光饼,福清光饼……”记忆中街头的声声叫卖,让许多福清在外游子魂牵梦绕。打着福清人深深烙印的福清光饼,揣在“福清哥”的行囊中走南闯北。脑海中的故乡,不论大街还是小巷,不论车站还是码头,总能时时看到流动挑担的竹箩上,垒着烤着黄灿灿的光饼;也总能听到那抑扬顿挫,再熟悉不过的吆喝声:“热热的光饼,乍出炉的光饼……”、“热热的光饼,不香不酥不要钱……”

福清光饼因色、香、味俱佳,深受福清,乃至福清以外人的喜爱。据说,当年进京赶考的举子都要买许多光饼作为途中的干粮,久而久之,吃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。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光饼曾作为干粮存在,却不知道它来源的历史。

相传明嘉靖四十一年,福建沿海倭寇猖獗。次年,戚继光率军进驻福清平倭。为了袭击敌军,军中常常不起火烧饭,而由士兵按山东老家制作烧饼的方法烤制面食干粮,这种烤饼就是光饼的原型:中间有孔,可穿上细麻绳,挂在胸前,利于行军打仗。后来,士兵发现烤饼虽可以充饥,但常吃易燥火、便秘,不易消化,且口味差。戚继光又和幕僚们在制作过程中加盐以增口味,加碱以助消化,加芝麻以润肠胃、去燥火。改良后的烤饼成了戚家军喜爱的一种干粮,为戚家军全歼牛田据点的倭寇立了大功。后来,制作烧饼的方法传到了民间,老百姓为了纪念戚家军的功绩,便把这种饼称为光饼或征东饼。这就是光饼的由来。

福清光饼的制作方法非常“接地气”以精面粉为主要原料,配以适当的食盐和碱,加水揉成面团,捏成饼状,拍上芝麻醒会,放入事先烤红的特制的饼炉内,烘烤到酥脆后铲下,烤好的光饼就可以分散着拿去贩卖了。

至于在吃法上,光饼可算是百搭了。可以直接干啃着吃,表面布满芝麻,一口满是芝麻香;但是最经典的吃法要数夹着其他食材吃的“光饼夹”了,常见的光饼夹的食材有红糟烧肉、红槽豆腐泡、韭菜炒肉、韭菜炒蛏子以及包菜炒肉;在光饼的基础上还有一种改版是福清紫菜饼,饼里加了紫菜、肉等做内馅,风味独特;只要你喜欢,任何的食材都可以用来做“光饼夹”。

光饼虽质粗价贱,却寄托着福清人对先贤的崇敬情怀。每年清明节,街边的光饼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面食了,而是蕴涵着一种特有的象征意味,在这天祭奠祖宗先人家家必备光饼。以前光饼属于街头小吃,不登大雅之堂,如今宴桌也会摆上光饼。如请外地客人品尝光饼时都会介绍光饼来历。高档的酒楼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,夹上糟肉、粉蒸肉、雪里红、苔菜,浇点醋蒜汁,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菜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