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海幢寺旅游攻略

海幢寺,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,始建于明末清初,素以环境清幽、园林优美、殿宇雄伟、高僧辈出而闻名于世,被誉为广州市佛教“四大丛林”。

1、海幢寺千年坎坷历史

广州海幢寺,原址为五代南汉千秋寺,后废为民居,明代成为郭氏花园。明末清初,光牟、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地建佛堂,依佛经“海幢比丘潜心修习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成佛”之意,将佛堂取名为海幢寺。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,遂与光孝寺、六榕寺和华林寺并称为广州“四大丛林”寺院。

当时海幢寺规模宏大、殿堂林立,建成有大雄宝殿、地藏阁、藏经阁、天王殿、韦驮殿、伽蓝殿等,还有其他僧舍、亭、宫等23座建筑,蔚为壮观。寺内曾有“古寺参云、珠江夜月、飞泉卓石、海日吹霞、江城夜雨、石磴丛兰、竹韵幽钟、花田春晓”八大景点。

至18世纪海幢寺达到全盛时期,寺院规模超过现寺3倍,寺院北临珠江,南倚万松岭。清末海幢寺开始衰落,至民国初年全寺就只剩下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和塔殿。1932年被辟为河南公园,1933年更名为海幢公园。抗战时园内设施为日寇尽毁,文革时海幢寺文物古迹尽遭破坏,各种佛像艺术精品均无一幸免。

1993年3月起海幢寺开始恢复正常宗教活动,并投入近千万元复建了大雄宝殿,重建了天王殿、塔殿、放生池和僧舍、藏经阁等。1997年又在大雄宝殿前空地东侧新建一座宝严石塔,海幢寺千百年来可谓历尽劫难和坎坷。

现今海幢寺内百年古树很多,其中有树龄超过300年菩提古树便有三株,相传是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天然禅师从光孝寺原株分植出来的,一株在寺北门内侧,一株在天王殿西南侧,一株在大雄宝殿后面东南方。

2、海幢寺布局结构

布局结构:今日之海幢寺,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,以北门和南门为中轴线,主要建筑从北到南依次为:正门石牌坊、北门、天王殿、藏经阁和观音殿、钟楼和地藏殿、大雄宝殿、海会塔殿、念佛堂、南门。

大雄宝殿:为寺内主体建筑,重檐绿琉璃瓦歇山顶,殿前空地东侧为宝严塔石塔,殿内供奉有三尊10多米高三世佛,中为世释迦佛,左为过去阿弥陀佛,右为未来世弥勒尊佛。两旁配有十六尊罗汉,此为海幢寺和全国大部分寺庙十八尊罗汉最大区别。

传说海幢寺过去也有十八罗汉,因住持以高僧自居看不起人,济公便化作一个衣衫褴褛疯僧,将两个烂布袋放在大雄宝殿上,说要去韶关南华寺,请住持帮他挑行李。住持大怒道:“疯人不识抬举,若有本事叫罗汉帮你挑行李。”济公道:“奉本寺住持之命,特请两位罗汉现身,替我挑行李到韶关南华寺。”话音刚落两位罗汉便从堂中跳下来,拿起布袋随济公向北而去。天王殿:为单檐绿色琉璃瓦歇山顶,宽五间深五间,共有大小柱子三十六根,面积小于大雄宝殿而大于海会塔殿。供奉着四大天王像和弥勒佛像,东南西北四大天王形态威猛、栩栩如生,其高度和体积为广东省内寺院之最。海会塔殿:屋顶为绿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,墙体为红色,建筑斗拱有十分精美雕花和花鸟风景彩绘,殿内主要供奉死去亲人灵位,殿前有一座七层铁塔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